?隔冷材料@發(fā)明者

先隔冷,再保暖
讓冬季服裝防寒不再“臃腫”。
材料極低的導熱率、良好的“透濕”性、顛覆常識的穿著體驗。
2021年冬季首次供應市場,獲得用戶高度認可,贏得消費者極佳的口碑。

Y-Warm保暖原理
疊加態(tài)是一組“絕緣隔冷”填充物。
填充在“外層”服裝中,如同加裝一層絕緣保溫層。
絕緣層外,冷空氣(向內)傳導減緩;
絕緣層內,熱(向外)流失減慢。

功能定位
根據人體服裝保暖原理:
先隔冷,再保溫
保暖方式更科學、更高效。
疊加態(tài)材料隔離寒冷,可以結合蓬松材料(羽絨、纖維絮片、抓絨布等)使用;
或者與蓬松內衣(毛衣、抓絨秋衣、羽絨馬甲等)搭配穿著。

隔冷演示
環(huán)境溫度20°C,加熱臺125°C,兩層疊加態(tài),
10分鐘后,疊加態(tài)材料上冰塊還有70%。
出色的絕熱性能,等同極佳的隔冷效果。

透 濕
使用紡織品舒適性通用測試方法,疊加態(tài)材料透濕性在3500-5000g/㎡·24h左右。
特別功能:
材料含有親水基團,內側把人體揮發(fā)的水蒸氣快速吸收;
較高的蒸發(fā)速率,外側把吸收的水分蒸發(fā)并導出體外。
實際舒適度,好于測試數據。

填充方式
我們建議:疊加態(tài)材料填充在“外套”服裝的面料與里布之間。如果與蓬松材料結合使用,疊加態(tài)材料靠面料側。
填充方式&順序:
1、面料+疊加態(tài)+里布
2、面料+1層疊加態(tài)+蓬松材料+里布
3、面料+2層疊加態(tài)+蓬松材料+里布

只填充Y-Warm制作方案
疊加態(tài)材料與里布按片四邊車縫,掛在里布背面拼接,填充在面料與里布之間。(如圖)

填充Y-Warm+蓬松材料
第一步:蓬松材料與里布絎縫;
第二步:疊加態(tài)材料按片四邊車縫在蓬松材料背面;
第三步:拼接。
疊加態(tài)材料靠面料側。(如圖)

注意事項
1、不可熱壓
熱壓后,材料內部多孔結構無法完全復原,影響保暖性能。
2、盡量大片拼接
不可按羽絨服做法“密集”絎縫,太多針孔增加空氣對流,影響保暖性能。
3、防風設計
如果只填充Y-Warm疊加態(tài)材料,服裝過于輕薄,缺少對人體的包裹性。服裝的袖口、下擺需要做防風設計。

斜裁&彈力
如果需要彈性,材料“斜裁”就能實現。

層數與保暖關系
填充層數越多,隔冷性能越好。
建議:袖子填充層數“少”于大身填充的層數,極寒環(huán)境除外。

不一樣的體驗感
只填充疊加態(tài)材料的服裝,大家共同的體驗感受:
“不冷、很輕、很薄、很特別”
填充兩層疊加態(tài)材料,符合大部分消費者在冬季“0°C”環(huán)境下通勤的保暖需求。

保暖驗證
絕熱材料歷史上第一次應用到冬季服裝的防寒。他的保溫方式和體驗感與羽絨服、棉服等傳統(tǒng)保暖服裝有著較大的不同。由于他的特殊性,導致現有紡織服裝保溫性能測試無法有效的評估。
我們通過第三方和各種檢測資源,使用紡織服裝通用測試儀器和方法;調用世界最先進“暖體假人”測試系統(tǒng),付出巨大的時間、人力和經濟成本,始終無法對材料和成衣的保暖性能,進行客觀、真實、有效、可重復的科學評價。
根據用戶測試經驗和我們多年探索,使用人工氣候實驗室,多人、多組、在設置的環(huán)境溫度下,記錄測試人員服裝內部的溫度變化,統(tǒng)計和對比每組測試人員的曲線數據;或者實際穿著體驗,這兩種方案可有效驗證材料和服裝的保暖性能。

敬畏科學
基礎科學是科技進步的“游標尺”,可以讓我們用來衡量技術的深度、寬度和廣度。
傳導、對流和輻射,是服裝保暖的基本科學原理。

傳 導
服裝內外溫差越大,熱傳導越快,熱流失越多。
降低外層服裝的導熱率、提高保暖層空氣靜止度、減緩熱流失是服裝保暖的最佳方案。

對 流
服裝內部與外界產生空氣對流越強,保暖性能越低,這是冬季服裝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。
它由面料防風處理和服裝結構設計進行實現。

輻 射
輻射是人體熱流失的一個渠道,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反射。
前提是反射材料需要較低的導熱率,否者熱傳導大于熱反射,反而加速熱流失。

吊 牌
給服裝標注“科技”的靚點;讓創(chuàng)新能量“傳遞”夢想的方向。
吊牌規(guī)格:75mm*118mm,使用特種紙張雙面燙銀工藝。

展示包
讓消費者感知科技的溫度,使創(chuàng)新發(fā)出自己的聲音。
TPU材質制作,手感柔軟。
對角線規(guī)格:85mm*92mm

風險&機遇
前所未有的事物,風險和機遇并存。
我們建議:一組新材料的出現,首先評估他的性能、功能是否足夠強大;安全、環(huán)保是否符合產業(yè)要求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如果具備以上條件和沒有重大缺陷,相信新技術的誕生也是新機遇的到來。
跟隨無法引領,原創(chuàng)方可超越!
